该案系一起买卖合同纠纷,依照法院判决,被执行人江苏某公司需退还40余万元的货款给申请人福建某公司,但因种种原因,被执行人一直没有及时履行该义务,无奈之下申请人只得向本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承办人接手案件后,通过网络查控发现,江苏某公司账户余额只有4万元,离判决书中确定的40余万元还有很大差距。后经承办人多方调查,始终没有发现该公司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,申请人也未能提供有效的财产线索,该案最终只能终本结案。
虽然案子暂时停下,但兴化法院却用实际行动告诉申请人,案件“终本”并非“一终了之”,不仅有人管,还能管到底。
在该案前期执行过程中,我院依法冻结了江苏某公司的银行账号,并对公司实际负责人刘某采取了限高措施。案件终本后没多久,刘某打来电话表示因为法院采取的一系列强制措施,导致他个人出行和公司生产经营都受到了很大影响,请求法院帮忙协调。
7月25日临下班,双方当事人来到我院执行局,执行指挥中心副主任杨爱民、承办人陈颖鹏立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。
调解过程中,江苏某公司认为申请人有违约行为,导致其本身也遭受了巨大损失,只同意给付25万元,这25万元还包括之前已经扣划的4万元。福建某公司则表示一下子放弃近15万元的货款,自身损失太大,坚决不同意。
调解一下陷入了“死胡同”。正当调解不知道如何继续下去的时候,被执行人的一句话引起了调解人员的注意,原来双方还有着其他说不清道不明的债务纠纷,只是双方还在“扯皮”当中,暂时没有起诉到法院。
为真正做到案结事了,减轻当事人诉累,杨爱民提议双方将所有债务纠纷搬上台面,法官帮忙一起“打包”处理,这样既可以顺利解决此案,也能节省以后打官司的时间和诉讼成本。
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释法明理,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,江苏某公司另行给付福建某公司25万元,两公司之间所有债务纠纷一次性全部解决。
本以为7点半终于可以回家吃晚饭了,不料又出了新问题,杨爱民调侃道:“这下别谈吃晚饭了,依我看估计只能吃夜宵了”。
原来,双方虽然签下了调解协议,但福建某公司却担心对方再次失信,毕竟两家公司离的很远,因疫情原因来往也不方便,万一再次失信了,自己又得两头跑。
为了打消申请人顾虑,杨爱民和陈颖鹏想到了第三人王某。王某作为江苏某公司的前法定代表人,与申请人也比较熟悉,只要王某愿意做这个担保人,一切就都不是问题。经过二人的轮番做工作,王某最终同意担保并签订了承诺书。杨爱民也承诺只要执行款一入法院账户,法院将立即解除被执行人所有强制措施,帮助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经营。
7月26日上午9时,江苏某公司主动将25万元执行款汇入法院执行账户,执行法官在收到案款后,立即解除了对该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刘某的所有强制措施,以最快的速度帮助公司恢复正常经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