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余法官,我母亲第一个月的赡养费到账了,今天特意跟您报告一声。”“嗯,我知道了,你们做得很好!”接到被告的来电,承办人余仁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几天前,兴化法院戴南法庭经过两次巡回审理、多轮线下调解、数十次电话沟通,成功调处了一起赡养费纠纷。今天,接到被告的电话,听到钮老太的“所盼”兑现为“所得”,余仁祥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。
事情得从二十多天前的一起巡回审理说起。钮老太年过八旬,育有四子一女,丈夫去世后身体每况愈下,说话不流利,时有停顿,表达需配合肢体动作,生活也无法自理。因子女原先给付的赡养费难抵开支,双方沟通后出现较大分歧,故引发诉讼。第一次巡回审理时,因原告三儿子未到庭,调解未能继续。“老人的赡养问题还没解决,绝不能一判了之,我得再做做工作。”余仁祥再次拨通了原告儿子的电话。当天下午,余仁祥一行再次来到顾庄村,村民们听说法官又来了,便早早地来到村部,而这次,三儿媳也准时来到了庭审现场。
落座后,长子率先表态,表示愿意给付赡养费,谈起过往,他凝视着母亲,略带伤感。第一次到庭的三儿媳坦言,赡养老人天经地义,自己与丈夫绝不会逃避责任,只因丈夫一直存有心结,也不愿因家务事与至亲对簿公堂,希望法官能出面调和,缓解亲情矛盾。
“赡养老人绝不能有‘钟点工’心态,必须要足够耐心、细心,尽可能亲力亲为。”在余仁祥的主持下,子女们商量出轮流赡养的方案,当向钮老太征询意见时,老人家蹙着眉、直摆手,显得有些局促,似乎有其他意见。因老人表达不清楚,调解一度陷入僵局。
“请几位先回避一下,我和老人家来谈谈。”余仁祥开口打破了僵局。经过几番耐心的交流,从老人的口型和手势中,余仁祥读出了她的苦衷。原来老人并不是不想子女轮流照顾,只是觉得来回轮流照顾会有不便,担心给子女带来负担。本着尊重原告诉求的原则,综合考虑老人家的生活习惯、子女照顾能力等实际情况,最终确定由老二和老四轮流照顾原告,其他子女按月贴补赡养费的调解方案,对此,几位子女都表示认可。一起牵挂着余仁祥近一个月的赡养纠纷,终于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。
自党史学习教育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开展以来,戴南法庭始终坚持“逢赡养、必巡回”原则,克服了案多人少的实际困难,数次将庭审现场“搬”到群众家门口,与他们面对面交流,在“拉家常”中摸清案件症结,释法明理,阐明利弊,发挥着亲情“粘合剂”的作用,真正实现了调解一起、教化一片的宣传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