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本院快讯
牢记党的初心使命 展现新时代司法为民情怀
作者:刘加防  发布时间:2021-03-29 10:07:00 打印 字号: | |

党的百年历史是我党从创立、成长到壮大、成熟的过程,我党的奋斗历程也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、强起来的光辉历程。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;邓小平同志要求我们做工作必须考虑群众拥护不拥护、赞成不赞成、高兴不高兴、答应不答应;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;胡锦涛同志提出必须把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;习总书记新一届党中央提出“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。作为法院人,牢记党的初心使命,就是要牢记树立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,适应新形势,研究新问题,把握好人民群众对司法要求的新企盼,展现好司法为民的新情怀。

一、提高政治站位,增强服务大局意识。要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,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潮,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。要把服务保障大局作为重要工作内容,同时要处理好司法服务与依法行政、依法执政的关系,通过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来促进政府依法行政、依法执政。要注意处理好服务大局与司法为民的关系,要明确增强服务大局的能力是为了更好的司法为民,而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,割裂开来。

二、加强业务培训,提升工作能力水平。光想做好还不行,还要有做好的本领。对于法院工作人员来说,司法为民,不是一句空话,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解决矛盾,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,及时掌握新的法律法规并加以熟练运用;要适应时代需求,善于从法律视角和社会视角通盘考虑法理、事理、情理,学会解决疑难复杂问题,提高审判业务水平;要加强调查研究,培养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,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。

三、整治顽瘴痼疾,健全落实制度保障。客观上讲,目前法院的工作离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。一方面是人案矛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官个体更好地服务群众;另一方面,法官的能力素质跟不上时代的需要,特别是司法为民宗旨意识不强、机械办案、个人惰性、习惯思维定式等因素成为司法工作的“掣肘”。要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、民意导向,把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“开门纳谏”广听民意,真正找出制约法院建设的顽瘴痼疾,减小“内耗”,释放活力。坚持源头治理,标本兼治,既要“当下改”突出问题,也要“长久立”建章立制,织密扎牢制度笼子。

四、坚持多措并举,展现司法为民情怀。一是大力推行多元解纷一站式建设,努力把诉前解纷机制挺在前面。要加大诉前调解的力度和效果,真正让人民群众少跑腿。二是增强审限意识,提高审判效率,不断加大司法公开力度,让人民群众来评判。要加强审判管理,对一些长期未结又没有法定理由的案件要加大监督力度,强化制度约束。三是加大释明力度,通过法律释明减少上诉、申诉、信访等问题,努力让判决真正定纷止争。对确有错误的判决要及时纠正,本着实事求是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自我纠错。四是改变工作作风,展现时代新风采。切实关注民生,把为民做实事的承诺落实到行动上,对涉民生案件优先立案、优先审判、优先执行,在感情上贴近群众,在行动上走近群众,在工作方法上依靠群众,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、难点问题,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。


 
责任编辑:政治部
友情链接
  • 江苏省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
  • 联系我们
    地址:泰州市兴化市南亭路1号 电话:0523-83329504 邮编:225700